当前位置: 首页 > 复兴学校 > 提高阅读教学之我见

提高阅读教学之我见

2021年10月28日 17:11:01 来源:网校空间 访问量:10


 

      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有质量的地阅读,有成效地阅读,有感触地阅读,在笔者或繁或简的文字里感受着不一样的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引起共鸣,并学会积累优美的语言,懂得文中蕴含的思想启迪呢?
     一、感情培养,情感共鸣
阅读过程必然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1.巧用独白,在无字处生情。教师独白时情出于衷的声音、表情、动作等,有很强的亲和力,可直接影响学生。学生在内化教师表达出来的情感的同时,也会产生个人的情感,甚至有表达出来的欲望。
     2.细心品读,在咀嚼词句中悟情。可抓住文章突破点产生一个话题,引导学生像喝茶一样,细细品味字句的甘香、苦涩,把自己的心情、情感放进去,感悟语言,体验情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
     3.拓展延伸,在心灵交流中写情。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一段宁静的时间来梳理自己的思路、语言、情感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是很有必要的。
     二、方法引领,有效阅读
现在的语文课堂,因为要顾及的面太多了,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其实一堂课不能面面俱到,能在一点上有所突破,有所触动,有所收获,就很是难能可贵的了。
     1.围绕导读提示设计学习流程,引领自主阅读
新课标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习略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文前的导读提示提炼阅读方法,开展有效阅读。学生根据提示,了解了三次阅读不同的速度要求,明确了三次阅读不同的目标任务,充分展开自读、同伴共读。这不仅是一次阅读的训练,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的培养。
略读课文是孩子们施展阅读本领之地,导读提示则成了学生走进文本的“敲门砖”。像教材中《乌塔》《七月的天山》《全神贯注》等课文,导读提示层次清晰、循序渐进,对学生来说相对易于操作,因此也可围绕导读提示来引领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2.借助导读提示重构学习要点,关注学法迁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
从这一点来看,略读课文是从学习转向运用的桥梁。学习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已有的阅读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并鼓励他们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
   (1)过渡性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如《金色的鱼钩》(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一文的导读提示是这样的: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令你感动的部分找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再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对照单元学习目标,我们将学习的重点设定为:聚焦“老班长”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态的语言进行文本细读,感知老班长这一人物形象。这样也为学习下一课“老汉的形象”在学法上作了铺垫。
     (2)比较性阅读,感知表达异同
我们引领学生对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进行比较。如四年级上册“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时,借助提示,我们可充分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丰子恺的《白鹅》与俄国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写法上有哪些异同;《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写的,在写法上、情感表达上又有什么不同。
还可以将略读课文与略读课文进行比较。如学习六年级上册《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五年级上册的《松鼠》入手,然后从写作内容、结构安排、语言风格、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对比阅读,进一步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异处。
     三、习惯养成,兴趣培养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强大的力量,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成长。
    1.勤摘录。引导学生准备采集本,在读完文章之后,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好,就把它记下来,并进行记忆巩固,逐渐地内化成自己的积累储备。
    2.能背诵。每一次的阅读,在学生兴致最高的时候,创造条件让学生比一比谁背下的好词、好句多,再谈谈自己为什么要背这些。
    3.巧运用。在习作、口语交际和日常交谈中,鼓励学生运用阅读时记录下来的好词、好句,让知识变活。
    4.会圈点。引导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喜怒哀乐,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观点。
    5.善提问。提问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强弱,因此在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中,要边读边想,看看自己读懂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

     四、文本再创,有效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把阅读教学界定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和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所以,要进行文本的再创造,设计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话题,会让“对话”(文本创造)更有效。如学习扫路人的内容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话题,为什么天游峰的美景并没有过多的吸引作者的眼球,反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扫路人呢?这是一位怎样的扫路人呢?围绕这个话题,从外貌到衣着到人物的精神品质,逐步深入,学生的思考在不断推进,感悟也在不断加深,随着阅读的深入,教师适时引导,将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文本思想的距离,引起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共鸣。此外,在课堂上遇到一时难以处理的信息时,应把评价机会先让给学生,他们往往会带来智慧,同时也给自己的思维腾出时间。这样的对话过程学生的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厚,学生才会更有效。
					

 
原文信息:
编辑:闫书成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定襄县受禄中心校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