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受禄乡中 > 爱自己的最低成本是好好哭一场

爱自己的最低成本是好好哭一场

2021年08月28日 09:50:17 访问量:31 作者:王小军
在人前保持微笑变得越来越吃力;
开始觉得很多东西都没有意思;
昔日再喜欢的美食也变得索然无味;
但难受的感觉一出来,立马又被忍住,或被忙碌冲散……
人,就是这样变抑郁的。
前几天三点几,我和朋友去饮茶,她聊起了做咨询的经历。
前段时间她的工作做不好,生活也出了问题。
感觉自己快要抑郁了,于是去做了心理咨询。
最开始咨询时,她一坐下来就滔滔不绝地讲述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有多大。
而最近几次去见咨询师,她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一路走来,她都要求自己始终要做一个可靠的、值得被人依赖的人,所以任何难关都坚强面对,不能示弱。
重新回忆这一切时,她感觉到越来越难过,于是嚎啕大哭。
接下来的几次咨询里,她都没怎么说自己的近况,一坐下来就开始哭,直到咨询结束。
这种状态持续了2个月左右。
但她感觉,自己好了很多——
“心里轻松了很多,没那么压抑了。”
在这段经历中,她穿越抑郁,恢复了活力,关键在于做了一件事:
允许自己认真地悲伤。
01
悲伤无法表达,人就会抑郁
朋友在分享她近况时,提到自己的处境:
她在公司里面是管理层,工作压力很大,但在员工面前一直都是保持着从容不迫的样子;
在家庭中,她又是一个几乎全能的妈妈,除了负责家务,她还要照顾小学的儿子,就连丈夫遇到问题,都会问她。
无论在工作还是家庭,大家极少有机会看到她不耐烦或者情绪化的样子。
但有一阵子她发现:
自己在人前保持微笑变得越来越吃力;
开始觉得很多东西都没有意思;
昔日再喜欢的美食也变得索然无味……
这些变化让她难以保持之前的稳定从容,胸口总有一股气憋着。
她意识到自己内心积压了很多“说不上来”的感受。
但每当这种难受的感觉涌上心头时,她总要想尽办法去「抑制」。
例如她强行让自己转移注意力:给自己安排大量的工作忙起来,也会一个人面向镜子中的自己强行挤出笑容。
这种方法确实可以让她暂时不沉浸在难过的情绪中,把时间利用在工作上。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感觉自己变得麻木,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活着很没劲。
从我的经验看来,这种渐渐失去活力的状态,是慢慢走向抑郁的征兆。
如果不加以调整,人就会出现抑郁的3大症状:
①思维缓慢;
②情绪低落;
③意志力减退。
一个人从悲伤走向抑郁,是因为将每一次悲伤都困在了内心里。
这就好像空气不流通,人会窒息一样。
悲伤不流通,人就容易情绪麻木,陷入抑郁。
朋友在咨询室中能够那样嚎啕大哭,是把内心深深的悲伤、积攒已久的悲伤通通都发泄了出来。
悲伤得到释放,情绪能量重新流动,活力才慢慢回归。
某种程度上,悲伤无法表达,人就会抑郁;
而抑郁也在提醒:你太久没有认真地悲伤了。
02
但是,我们的悲伤总被打断
很多人会在难过时,通过找朋友吐槽和倾诉来缓解,但是,这可能仍然无法,真正排解你的悲伤情绪。
因为这时候的你,脑子在快速运转,一边难过,还要一边思考着别的问题:
1.    这件事情我要全部都说出来吗?说到什么程度会比较好?
2.    我如果哭出来的话,别人会怎么看我?会嘲笑我吗?会觉得我懦弱吗?
3.    别人会把我的事情传出去吗?
成年人在悲伤时,总带着现实的顾虑
并且,在表达悲伤时,也极其容易被打断
“好了,不说那些不开心的了,我们聊点别的。”
“我带你去high吧,忘掉那些不开心。”
“我告诉你,你接下来就应该这么做……”
这些顾虑和打断,源于我们对成年人情绪的苛刻——
比如这几年流行的“成年人要戒掉情绪”、“成年人的崩溃应该悄无声息”,都在悄悄地把情绪和个人素质的好坏挂钩。
情绪稳定的人,不会轻易表达悲伤;
心理素质强的人,是不会轻易崩溃。
对悲伤的评判,是很多人难以好好表达悲伤的原因。
当一个人吃错了东西闹肚子去看医生,医生会问:你的肚子是什么感觉?会不会疼?疼了多久?
我信不会有人反问医生:
“医生,我觉得我的肚子不应该疼。”
“请问我的肚子疼是对的吗?”
“请问我的腹痛是崇高的,还是懦弱的?”
但我在咨询中,常听到深陷痛苦的来访者这样表达:
“我应该开心一点。”
“为这种事情难过是不对的。”
“因为这种事落泪也太差劲了吧。”
仿佛他们希望自己的头脑像是一台精密的电脑,能够把难受的感觉精准删除,或是把某些不愉快的文件重命名为快乐的文件。
我们不会因为自己身体生病而责怪自己,但却在悲伤时,有着“应不应该”的道德负担。
03
好好地难过,就是对自己的一种爱
有人说,哭并不能解决问题,
但是,人们哭从来就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啊。
认真悲伤时,人才真正与自己的感受待在一起。
如果我们关注心理健康,常常会听到一个词“爱自己”。
不少人对于“爱自己”的理解是:让自己吃好一点、穿好一点,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这些做法没有错,但这只是“爱自己”的一部分。
生活往往是喜忧参半的,真正的“爱自己”,应当还包含:
开心时,允许自己尽情快乐;
难过的时候,允许自己好好地难过。
后者是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
早些年我曾遇到一位遭受丈夫家暴的女士,那时我对这类型个案的经验并不多,和很多人反应相似,我第一时间劝她用法律手段去寻求帮助,保护好自己,不要忍受,不要纵容这种行为。
但她并没有因为我的话而行动起来,关注点始终在怎么让孩子专心写作业这些和家暴没有直接关系事情上。
身边也有不少人劝她行动起来,但始终无果。
在沟通过程中,她有时会提起丈夫以各种不尊重、乃至粗暴的方式对待她。
有一次咨询,我告诉她:
听完这些我感觉挺难过的,你现在的感觉怎么样?
她一开始对于我的反应感到奇怪。
因为在她的思维中,自己被不好地对待并不应该有什么感觉,在她的成长经历中,自己的感受常常是被父母所忽略的,她没有体会过“被心疼”的感觉,也不会心疼自己。
后来的咨询里,我每一次听完她的诉说之后,都告诉她,我从故事中体会到的悲伤,然后她也慢慢地,开始正视这种情绪。
过了一段时间,她告诉我,前一天丈夫又打她了,她保护好了孩子,并果断选择了报警。
我问她,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她能够行动起来?
她说,因为她深刻体会到,自己过得很辛苦,也很心疼自己,因此,便发自内心地行动起来要保护好自己。
这时我们再反观“爱自己”这句话,就会发现:
只是表面上觉得“我应该对自己好”,这样的好是表层的;
更加深刻的“爱自己”,
是能够为自己的辛苦和遭遇感到悲伤,
发自内心地心疼自己,关爱自己
最后,分享一个小故事
传说造物主在创造人类时,
为了让人类享受活着,于是赋予了快乐的情绪;
为了人们能够在受伤时爆发能量保护自己,于是赋予了愤怒的情绪;
为了让人们远离危险,于是赋予了恐惧的情绪。
但不久后造物主发现了问题:
这几种情绪让人类头脑高度亢奋,大量消耗了人的能量,
一旦能量透支倒下了,就会有生命危险。
并且人类彼此之间不懂得照顾合作,吃饱睡足后便虚度光阴,无所事事。
造物主在想,需要有一种情绪能够让人类懂得慢下来,而不是一昧地消耗能量;让他们愿意团结起来互助,并且愿意努力生活。
于是创造了悲伤的情绪。
悲伤降低了人的行动力,使人无法一直亢奋。
这让人类懂得休息的重要性,知道偶尔要停下来补充能量,明白自己需要依赖他人。
因为自己的弱小会感到悲伤或流泪,所以可以向同伴传递出“我需要你”的信号;
因为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悲伤,便学会了体恤、照顾他人;
因为体会到了失去的悲伤,于是人类懂得了珍惜;
因为不想总是被悲伤的痛苦折磨,人们必须认真对待生活,珍惜活着的时光。
拥有悲伤之后,生命才变得有活力,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也才更加深刻。
原文信息:
原文信息:
原文信息:
编辑:王小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定襄县受禄中心校 特此声明。